Quantcast
Channel: 溫度日記 Hearty Journal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53

中暑刮痧就會好?「陽暑」、「陰暑」治療方式不同要注意!

$
0
0
▲(擷取自)
 
炎炎夏日,溫度天天直逼35度,令人苦不堪言,中暑狀況更是頻傳。不過,民眾為防中暑,總是拚命往冷氣房鑽,不僅沒有遠離熱氣,反而中了「陰暑」。(ETNEWS)
▲記得點擊影片播放(影片來源蘋果日報)
 
中醫角度將中暑分為「陰暑」和「陽暑」兩種,「陽暑」即是一般人熟知的中暑,長時間在高溫、通風不良、濕度高環境下活動工作的人,導致排汗的調節中樞失調,熱氣無法藉由流汗排出體外造成。(101傳媒)
 
但其實現代人中「陰暑」的情形比陽暑更加常見,「陰暑」通常是用了錯誤的解暑方式,在高溫室外,突然走進冷氣房,甚至開電風扇直接對著流汗的身體吹,錯誤的散熱方式,可能讓身體轉換不過來,使熱氣存留在體內持續悶燒。(101傳媒)
 
▲(擷取自影片)

溫亞中西醫聯合診所中醫師彭溫雅表示,不管中陽暑還陰暑,都能藉「按摩合谷穴」(手第一、第二掌骨間位置)緩解,此時可在合谷穴上塗抹蘆薈膠,會有清熱效果,同時增加皮膚保溼度及涼爽度,改善中暑狀況。(ETNEWS)
 
陰暑不像陽暑危急,會覺得全身微微地發熱但無汗、身體非常疲倦、頭痛、噁心等類似感冒症狀,因此陰暑也稱為「熱感冒」或「暑濕性感冒」;還有些人貪喝冷飲、吃生冷食物,造成腹痛或腹瀉,也算是中了陰暑。(中時電子報)

值得注意的是,陰暑與感冒症狀類似,一般人很容易混淆,要分辨自己是否中暑,方法很簡單,只要捏一捏兩眼中間鼻梁尾端,若發現有痧跑出來,就有可能是中暑,陰暑、陽暑都有可能。(中時電子報)
 
若中的是「陰暑」,毛孔在緊閉的狀態下,怎麼刮都無法將熱氣刮出。(中時電子報)

「中陰暑最好的緩解方式是『流汗』散熱,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主治醫師陳柏谷建議,可以吃點冬瓜薑絲(蛤蜊)湯,薑可以解寒氣,冬瓜則能將身體的濕熱排出;或是喝點紅糖、黑糖薑茶,協助血管擴張散熱,但切記不可吃冰品、瓜類、生食等寒涼食物。(中時電子報)

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9453

Trending Articl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