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俗話說:「腳是人的第二個心臟。」在台灣的公園、社區中,隨處可見「健康步道」,很多民眾都認為「越痛越能通氣血」,但有中醫師指出並非人人都適合,特別是體虛、氣血不足者,若過度刺激恐會虛脫、昏厥。(三立)
秀傳醫院足踝中心主任朱家宏指出,「健康步道」原理來自於古代腳底按摩療法,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才有健康步道,很多還製作得非常尖銳,醫師特別呼籲,腳底刺激應適可而止,若感到疼痛不見得是好事,應立即停止,不可勉強。(大紀元)
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郭忠和解釋,國內不少健康步道的石頭不夠圓潤,且鋪設分布不平均,一旦踩在較尖銳的部分,不平均受力增加,全身重量集中在一個點上,腳底頂住石頭的局部,容易因過度拉扯而罹患足底筋膜炎;患有心肌梗塞、血壓不穩定及糖尿病的族群,較不適合使用健康步道。(自由)
開業中醫師陳潮宗表示,足底穴道與身體五臟六腑有對應位置,正確使用健康步道可達袪病強身,但公園設置的健康步道,卻多數未詳盡介紹正確使用方法。陳潮宗說,若發生足部紅腫脹痛,應先冰敷消腫消炎,3到4天後再採用局部熱敷,以促進新陳代謝;發炎期間絕不可再走健康步道。(蘋果)
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