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親愛的爸爸媽媽,您們好,這是一封訴狀,如果您二位閱畢願意與我方庭外和解,我不介意撤訴……」開學兩周後,市民王先生和妻子收到了兒子的一封信,一開始倆人有點矇,就因為不讓孩子玩手機,現在他們居然成了「被告」。
這是一起「家庭官司」。沒有律師,沒有正式開庭,只有一紙訴狀。在這場沒有法官的「家庭庭審」中,這份「訴狀」觸動了家裡的每一個人,一場有關手機的溝通再次重啟,最終,一則庭外和解「協定」就此達成。這則協議,甲方是濟南某中學初一年級學生王?(化名),乙方便是他的父母。
近日,記者拿到了這則協議書——《有關王?2016年秋—2017年春上網時間的安排初步協商》,甲方王?,乙方王?父母。開頭是這樣的:「近日來有關甲方上網時間的問題,雙方展開多次討論而討論未果,為了保障甲方得到合理安排以及家庭的和諧,由甲方草擬一份協議,特予父上、母上過目……」
清秀的筆跡、鄭重的承諾,一份協議,兩封親筆信。一個13歲的孩子用字裡行間的陳述,讓父母轉變觀念,最終,經過半個月的據理力爭,王?為自己爭取到每週兩小時的「手機」時間。
起訴:玩手機被母親說成「品行不端」
自從上了國中之後,王?(化名)發現自己能夠使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少,甚至能夠見到手機的時間都很少。與之對應的是,父母坐在客廳裡,蹺著二郎腿刷朋友圈的模樣顯得越來越刺眼。
那天老媽去拍寫真,老爸去看房,王?從上午11點到下午3點,連續玩了5個小時的手機,雖然夠爽,卻還是被發現了,自然又是一頓母親大人的咆哮。
在王?看來,自己剛上國一,國中生活至今不過兩個月時間,適當玩手機似乎沒有什麼不妥。於是,在一次次過招中,當母親用「品行不端」來形容自己,這個13歲的男孩寫下自己的第一封「訴狀」。
「為什麼我不能有玩手機的權利?」王?提筆寫了起訴書,從時間管理和與學習關係的角度申訴玩手機不會影響學習。
申訴:固定時間玩手機更節省成本
「為了能爭取自己的權利,現在咱家不妨來個『三堂會審』!」王?將一紙「訴狀」放到父親面前,稱要來一場「申訴」。
「玩不到手機我就會『惦記』,在『惦記』上花的工夫比學習還多,如此說來,不讓玩手機反而誤了學習。」一句話說罷,王?甚至給自家爹媽算起帳來。
「每天我都比你們早回家一個小時,若這一個小時都偷偷來玩,五天就是五小時,加上週末那更是不得了。」王?說:如果你們給我固定的時間玩手機,反而更節省時間成本。
這一連串邏輯關係,弄得父母有些措手不及,甚至不知如何反駁。
辯論:喜悅和苦悶需要有發洩出口
然而這次「庭外溝通」並未見效,於是,王?呈上了第二封「申訴信」。
「與那些早戀、追星、玩網遊的人相比,我只是喜歡聊天罷了。」王?表示:自己的聊天對象都是同學和朋友,對此,父母應該能夠理解。
這個13歲的男孩已經到了很敏感的年紀,他的喜悅和苦悶,有時候不方便和家長說,唯一的出口就是那些朋友,他覺得,適度玩手機、聊聊天,對自己是有好處的。
判決:每週2小時正大光明玩手機
孩子的申訴動搖了王?父母曾經的決心。最終,王?草擬了一封名為《有關王?2016年秋-2017年春上網時間的安排初步協商》的協議。
「協議」對雙方的責任進行了約定。王?終於在「訴狀」的幫助下,迎來了每週末固定的2個小時「玩手機」的時間。這意味著他玩手機的時候不用再忐忑,不用再有罪惡感。同時,他也要有相應的付出,那就是每逢大考必須考進前50名,如果名次靠後,則「玩手機」的時間也會相應縮短。
最終,甲乙雙方在落款處簽下了彼此的名字。
那些防手機招數到底有多大作用?孩子們又有怎樣的想法?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。
15%的學生簽上網協議
11月1日,記者分別在中國省城一所高中高一某班與一所國中初一某班,對94名學生做了無記名調查問卷。
其中有9名初一學生及5名高一學生表示曾經與父母簽署過「上網協議」,換句話說,有近15%的學生與家長簽署過類似協定。值得注意的是,這14名學生全部為被動簽署。
同學間需要有共同話題
據調查,不論是國一學生還是高一學生,他們玩手機的目的之一就是網聊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不久前中國濟南市教育局發佈的《濟南市2016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業負擔監測報告》中顯示,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國中生,在學校中最擔心的事,首先是「對學習失去興趣,找不到努力的方向」,其次就是同學間關係不好,被排擠。
「其實同學之間平日的聊天,就是找尋共同話題的一個過程。」一個不願透露姓名的高中生告訴記者,如果和同學沒有共同話題,「總會有一種邊緣化的感覺。」
防玩手機家長送娃住校
為了防止孩子玩手機,部分家長選擇讓孩子住校。從今年濟南三中的錄取情況不難看出,濟南三中分成本校計畫與南校計畫兩個部分,其中南校計畫可以住校,而本校計畫需要走讀。兩個計畫分別招生,最終第二輪錄取結束後,南校分數線為464分,本校分數線為449分,相差15分。
家長:就怕孩子沉迷網遊
一位心理老師介紹說,相當一部分學生有網癮,而且多數沉迷於遊戲。
一位初一學生家長坦言,上小學時,孩子喜歡玩單機遊戲,自己並不反對。但是進入國中後,孩子開始嘗試網遊。「絕大多數網遊雖然標明未成年人禁止入場,但並不會做過多干涉,基本處於無門檻狀態。而在遊戲過程中,虛擬世界的誘惑促使孩子不斷購買遊戲裝備,不斷升級遊戲角色。」家長多番勸阻,孩子非但不理解,反而產生逆反心理。(騰訊)